2025年4月2日,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中心在海立楼312会议室召开主题教研活动,会议由中心主任张东方主持,中心全体专业教师参与,会议围绕“师资资格对标提升”和“评估规范研讨”两大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
会议首项议题聚焦师资队伍资质对标,围绕主题“师资资格对标找差,提升整体符合率”展开研讨。张东方主任强调,教师资质是保障船员培训质量的核心要素,需严格对照《实施办法》要求开展自查。根据文件规定,轮机专业教师应具备相应等级任职经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且需拥有海上服务资历。与会教师结合个人履历逐一对照,发现部分教师在“海事局师资考试认证”方面存在不足。对此,会议提出整改措施:1.强化资格审核:建立教师资质动态档案,定期核查任职经历和证书有效性;2.针对性培训计划:联合海事局及合作企业,组织未达标教师参加专项培训和考试认证;3.引入行业专家:聘请持有轮机长、大管轮证书的资深船员担任兼职教师,弥补实践教学短板。
张东方指出,师资队伍优化是落实《船员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未来将结合专家建议,明确“通过海事局师资考试”的硬性要求,确保教师队伍全面符合国际海事公约(STCW公约)和国内法规标准。
第二项议题围绕新修订的《动力设备拆装》评估规范展开。与会教师结合最新版《海船船员评估规范》修订动态,重点讨论了以下内容:1.设备完备性提升:对照评估要求,校内实训室需补充更新短缺和老旧关键设备,并优化现有设施的维护流程。老师们建议引入企业捐赠设备,缩短采购周期,同时加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协作。2.课时分配优化:针对新规范中增加的实操考核项目,会议提议将《动力设备拆装》课程课时从原计划的56学时增至78学时,并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继续强化学生技能,并通过使用现有虚拟仿真系统辅助实训,缓解设备使用压力。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明确了近期工作重点,更凝聚了全体教师的共识,为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会议达成多项共识:一是建立师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教师资质合规跟踪管理;二是完善《动力设备拆装》课程设备与教学方案,确保与最新评估规范无缝对接。
(撰稿:赵云博 校对:马理胜 审核:孙方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