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重点工作】
教学能力大赛
2018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工作例会2019年第一次会议
【具体安排】
◆3月25日 星期一
一、公开课
韩金霞 王恺(学院督导/教研室主任/本教研室无课教师参与听课)
二、技能大赛训练(光伏电子工程赛项)
三、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作品(四组)
四、2018—2019-2工作量预估
◆3月26日星期二
一、江科大合作教学信息通报表(李淼)
二、风险预估(质管办)表
三、电工技能训练(编书)
四、教学能力大赛交流会(周三下午)
◆3月27日星期三
一、公开课(李玉宝老师 敏德楼214)
二、教师能力大赛(4组作品)交流
三、3+2转段情况汇总
四、院督导日常巡查情况(电气9个 教学训练情况与计划不符)尽快反馈(范肖肖)
◆3月28 星期四
一、2018教学质量评价
二、关于2019年度兼职教师经费奖补项目申报 秦玉华万峰
三、17船电评估(周五上午)
下午4:00 南京工程学院 3+2专段专题会
参加人员:郑校长 缪处 黄主任(工业中心)缪校长 王处 季明丽 樊霆
“3+2”试点项目实施情况沟通交流
一、缪校长介绍总体情况
二、樊霆科长介绍具体招生、转段
三、季明丽介绍教学情况 14、15、16级总体学习自觉性、目的性强,考研目的性强
四、缪处
学习情况:考试负担重,客观问题,集体意识不强,只管学习,体力提升方面不太注重
转段考核→过程考核
提高职业素养,技能强 (本科有退学率)
教师参与教学 (数学 物理 实验 专业课 )
培养技术型人才
五、郑校:经验+成效 比较认可学生,优化招生结构,3+2>转本,能力
专业需要为导向,技能技术较好
简化考核程序,过程考核(笔试,面试投入较多,达到相应目的)
◆教学工作例会2019年第一次会议 时间:2019年3月29日8:30
地 点:办公楼201会议室 主持人:缪克银
参加人员:各二级学院(教学部)院长(主任)、副院长(副主任),学工处、招就处、质管办、后勤处、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成教院、国教院负责人会议议程
(一)质管办方爱华副处长通报开学以来教学督导、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情况
(二)教师发展中心完创侠主任通报新教师培训的安排和省培中报的情况
(三)教务处樊霆科长通报期初教学检查情况,并对19届毕业生毕业资格
初审,毕业证发放等工作做相关说明
(四)教务处王涛处长与各院部探讨高水平院校建设任务书,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思路
(五)教务处王涛处长就教学秩序维护,质量工程推进,实验实训项目申报,教学场所和设备的借用等问题做相关说明
(六)各二级学院(部)负责人发言(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困难、问题)
(七)缪克银副校长总结讲话
一、院质管办方:
一)1、教学督导:
a.二级院部跟踪指导
b.近几年拟申报职称的名单 117人
c.新进教师,外聘教师
d.规范公开课,示范课,提升质量(二级院系组织,督导教师参加)
2、日常巡查,无教师无学生 84起(前五周) 电气
3、督导听证课b (45人) 电气良好
4、公开课情况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2019 教务处组织(年底) 梳理情况,基础数据梳理(评教前的一个星期)
三)毕业证书 87.38<90%
二、人事处
完处:
一)新进人员2018年度多
1.2019.4 培训 基本素养等
2.听课学习
3.企业实践,连续六个月
二)国培,省培 2019
三)兼职教师讲补≥160课时,中级职师 两万/人(税补回来)(一年)
四)专业带头人(5人),主流研修,培训研修(团队访学),青年教师企业进修(6人)(一年/半年)
三、教务处
一)樊:教学抽查通报
1、日常巡查中,发现水课现象,尤其是选修课。
教师多关注到课情况,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型教授
2、教学管理队伍流动量大
增加了不稳定性、政策倾斜,增加幸福感和归属感。
3、教研室活动开展
部分教研室活动内容空泛,存在临时补写现象。
4、课表安排
专业课安排难度大,无法开展专业课课程改革。
排课尽量兼顾授课地点,安排在同一地点或周边。
5、顶岗实习
工学云使用 校内教师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企业)
二)毕业资格审查情况
重修报名再次开放
必修、选修、英语等级、PU、ATA缺项
毕业证书发放分批次6月、9月、12月
四、高水平院校建设
王处:
1、五年任务三年完成
2、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3、课程、专业建设
4、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5、规范顶岗实习
6、实验室建设(5年规划)
7、质量工程申报
注:2018级水上专业顶岗实习取消,各二级学院自行安排一周课程
各二级学院问题:
1、课堂教师职责、掌控(学生睡觉、玩手机现象严重)
建议:质量体系进一步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突破修改。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经费预算及早明确,流程简化,加强管控,
安全问题,监控整改
校兼职教师补贴 2万/人,160课时;产业教授申报
课程录入教务系统<录入成绩>
教材任定(留学生教材)
考试(严格要求)
调代课(互相通气)
留学生管理办法
部门之间多沟通
英语最后水平测试;小语种学生方法
缪校长:
1、安全管理,安全问题,责任到人,安全教育(开课前)每次课
2、教学秩序问题(现场巡查)
3、质量工程推进,骨干专业验收
4、实验室建设(5年建设)
本周拓展:
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新走向
目前,互联网蓬勃发展,职业迭代加速,未来社会人才要求倒逼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外部挑战出现,在线教师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潜在危机加剧,人与机器开始竞争与合作……面对全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教师这个职业正被赋予新的要求。教师传统的“内容知识+教学知识”的二元知识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技术知识将成为新的要素,并与“内容知识+教学知识”日益融合,构成未来教师的基本知识框架。
未来教师六项新的职业能力
具体到实践层面,以下六项能力将成为未来教师新的职业能力。
一是数字化学习能力。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知识迭代更新的速度,亦无法承载其近乎爆炸的海量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和基于技术的知识管理将成为教师与时代同行并持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能力。
二是网络研修和社群协作的能力。开展基于网络的备课与研修,进行资源传递、知识分享与思想交流,将帮助教师从个体劳动走向群体联合与协同。
三是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与校本课程开发不同,信息化时代将更加强调数字化教学设计与网络课程开发的能力。
四是混合式教学能力。学生的一部分学习已经在网络上发生,教师只有具备“线上+线下”的教学能力才有可能变“堵”为“疏”,取得双赢。
五是数据分析与数字化评价能力。如同医生手中的X光片和CT报告单,基于大数据的可视化报表将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教师面前,但如果不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的教学。
六是人机协同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自觉地将技术素养视为其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人机协同以及人通过机器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将成为未来教师一项更为重要的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技术在引领教育变革的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网络学习空间,提升基于技术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并伴随其整个教学生涯的一项重要技能。网络学习空间能够支撑教师对其教与学的资源、成果和经验进行体系化梳理及提炼,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资源库,形成伴随其教学生涯且动态积淀、更新的知识库,提升教师基于技术的知识管理水平,进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15年以来,全省已经建成省级特色教学空间2249个,在推动优质资源及时分享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学科教师的知识管理与专业积淀,为其持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载体与发展平台。
网络研修共同体,让个体连接群体智慧。教师作为职业,拥有数量庞大的群体,但具体到个人,却往往缺乏与群体尤其是与其中最优秀个体进行有效互动和协同的通道,难以便捷连接和充分共享教师群体智慧。浙江省通过构建“1位名师+10位学科带头人+N位网络学员”的名师网络工作室,广泛而活跃地开展话题研讨、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炼,形成以名师为中心的多层次网络研修共同体。通过10年的发展,目前在线的省、市、县三级名师网络工作室已经超过680个,共享资源超过177万条,招收网络学员超过28万名,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并辐射全国28个省级区划。
在线开放课程,提升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开放课程不仅是单向传递,在将课程发布的同时,评价、反馈、建议与交流亦随之而来,促使并支持课程发布者更新内容、修正观点、优化设计,课程由此也被注入新的生命力。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创建的网络课程平台,已经汇聚了全省名校名师和一线骨干教师优质课程2000余门、微课程资源3.9万余个,并面向全省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全册课程下载量超过14万套(册),访问量突破4000万人次。
基于录播的自诊式教学观察,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反思。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录播教室日益普及的今天,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录播教室的自诊式教学观察,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完成2次录播教学观察,基于可见的、真实的教学行为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反思,不断磨炼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互联网+”,激发教师的活力与潜能。从深层次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让教师的创造获得认同、劳动得到尊重、知识体现价值才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活力与潜能,促使其主动而持续地成长,而“互联网+”正是这样一条理想路径。之江汇教育广场作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省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辐射全国所有省级区划和全球20余个国家(地区),日均访问量突破100万人次。在之江汇教育广场,一门在线课程的发布,报名学生数接近万人;一次视频直播活动的开展,用户访问可以迅速突破10万人次;一场网络研修的上线,可以吸引包括全国各地教师的热烈参与……教师的职业梦想在这里得到充分实现并持续放大。
审核人:李秋波 整理:季明丽 数据核对:范肖肖 张舒